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127|回复: 0

片片瓦片都是情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2-9-8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s://mp.weixin.qq.com/s/czUoCzFCrDM-hqIaq4Mchw


片片瓦片都是情

王晓程
(原黑龙江香兰农场杭州知青)

16年的夏天,我终于回到了梦牵魂绕的第二故乡香兰农场。看到昔日工作过的砖瓦厂只剩下一个杂草丛生的大深坑,要不是路边立了一块砖瓦厂的牌子,简直不能相信这里以前曾经是我们高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热热闹闹的工作场地。               

69年那个寒冷的春天,我们从杭州来到了遥远的香兰农场,当时才周岁十六岁的我被分配到场部砖瓦厂瓦间工作。瓦间的男知青很少,基本上都是女知青,有杭州的有哈尔滨的。哈尔滨知青比我们早来几个月,当排长和班长的基本上都是哈青。开始我的任务就是同十几位年龄相仿的杭州女知青跑架。所谓跑架就是每天背着一个架子胸前放三片瓦两只手一边托一片,从压瓦机这里跑到晾干瓦片的架子房间。刚从机器上压出来的瓦片每片有六七斤重,我们一天要背着这么沉重的瓦片在车间里来回奔跑。繁重的体力劳动使我后来落下了脊椎疼的毛病,差一点年纪轻轻的就已经开始驼背了。瓦间个子高点的几位女生把我们送到的瓦片放在晾瓦架子上。晾瓦的木架搭建简陋粗糙,人爬到高处摇摇晃晃,头晕目眩,一天上完几十上佰块瓦,手臂麻木,浑身酸痛。

当时的领导整天对我们喊:"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要“扎根边疆”等。大家都是在这样的精神鼓舞下,本着为祖国增砖添瓦的思想,干活也不觉得怎么累。当一片片黑瓦经过烧窑变成坚固的土红色的瓦片时,我心中很有成功的感觉。        

我们的生活环境虽然比较艰苦,劳动量又重,但是我们一群年轻人在一起,精神还是愉快的。工作的闲暇之余,也有不少生活的乐趣。比如几个人做在一起织毛衣钩窗帘。几个人一起打打牌,唱唱革命歌曲,等等。记得很有趣的一次就是去瓜地里"偷瓜"。场部的西边有一片香瓜地,那时我们生活很艰苦,没有看到过什么水果,每天上班路过瓜地,大家就萌生了想去摘几个尝尝的想法,一天晚上,我们几个女生拿着口袋去了瓜地,怕被看瓜地的人发现,我们也不敢打手电筒,看到瓜,也不管有没有成熟就摘,不一会儿就被发现了。看瓜地的人一边喊一边跑过来要抓我们,我们拼命地逃,有一位女生的一只鞋陷到烂泥地里,脚拔出来了鞋还在泥里,她也不顾上拔鞋了就这么穿着袜子跟我们一起逃。回到宿舍,大家把摘来的瓜倒出来,才发现没几个能吃的,都没长熟。

第二天,连长拿着看瓜地的人送来的那只陷在泥里的鞋质问是谁干的,大家马上都“招”认了。连长一通教训之后,事情也就大事化小地过去了。年青的我们,去附近的苞米地里摘苞米,大豆地里摘嫩毛豆,用粮票换鸡蛋换松子等等,坚强而快乐的“活着" 。

71年,砖瓦厂的人员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动。不知是什么原因,砖瓦厂的大部分杭州知青被分别派到几个分场去工作。记得当时除了烧窑的人员没动,砖间和瓦间只留下十几位女生。我当时可能是年龄小被留下了。接着砖瓦厂又从外地调来了一批上海和天津的知青。他们不但带来了各自不同的家乡口音,还带来了不同的生活习惯。由于大家都是年轻人,在一起工作,一起生活,很快都融合了,融入了同一个艰苦的香兰农场的环境中。

我们留下的杭州知青很想念分到各分场的伙伴 。记得当时,每个周末,我们几位留在砖瓦厂的女生就结伴去分场探望分下去的一些伙伴。当时去分场没有交通工具,全靠步行,而六分场离场部是最远的。我们要走两个多小时才能到那边,虽然很累,但能看到亲如姐妹的小伙伴们真的是很开心的。                  

现在的香兰农场场部,立起了一幢幢高楼,与昔日的低矮的红瓦平房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格局。片片红瓦在太阳的照耀下依然是那样的好看,那片片红瓦是我们的劳动成果,那里有我们年轻时代的汗水,有我们的情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4-20 19: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