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4002|回复: 6

“北大荒知青风采”系列(二十八) 侨胞中的佼佼者(上海)

[复制链接]
范学新 发表于 2021-3-5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范学新 于 2021-3-5 10:23 编辑

  “北大荒知青风采”系列(二十八)
      侨胞中的佼佼者(上海)

   中国的改革开放冲破了封闭的国界,禁锢的思想,带来了人员的跨国大流动,就业的多元化。许多人开始到国外留学、创业、移民,甚至成为一种潮流。这其中自然少不了众多北大荒知青的身影,许多人敢为人先,“洋插队”,甚至是开创“出国潮”先河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的人甚至调侃道,“在联合国喊一声‘北大荒’,就能聚来一大帮”!
   侨胞中所在国籍比较广泛,多在美英法德意澳加等发达国家,尤以美国居多;多数从事教育、文化、艺术、企业等行业,许多人成为有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创家、企业家,有的成当地的侨领,事业有成,成就卓著,为促进驻在国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教育、文化、经贸等各领域的合作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由于侨胞的知青名人众多,国籍分散,职业多元,只能按照其原来的下乡城市——京津沪哈及其它分篇成章。这一篇为上海篇。

   程正迪 ,男,汉族, 1949年生于上海,1966届上海中学老高一学生,上海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著名华裔科学家,现任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阿克隆大学高分子科学和工程学院教授、院长。
   1969年下乡黑龙江农场;197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学士),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华东纺织工学院,就是现在的东华大学做数学老师,经过整整一年的努力我考上了高分子材料的硕士研究生,之后我又申请到了理工学院化学系的奖学金去读博士。1981年赴美国。1981和1985年先后获中国纺织大学(现东华子物理学家Bernhard Wunderlich教授, 在本系做了2年的博士后;1987年入AKRON大学高分子科学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1994年起任国内多所大学或研究所客座和顾问教授。1995年晋升教授。1996年被聘为北京大学客座教授。
   获美国总统青年科学家奖(1991)、美国物理学会JOHN H. DILLON奖章(1995)、北美热分析学会METTLER-TOLEDO奖(1999)等多项奖励。 现为AKRON大学Robert C. Musson & Trustees 讲座教授和高分子科学系主任、《Polymer》杂志北美资深主编、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长江讲座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获得了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高分子物理学最高奖项高分子物理奖。2013-2014科学领域“影响世界华人大奖”获得者。

   曾小刚,男,上海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省山河农场,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士。现为美国匹斯堡卡内基-梅隆大学工程博士,应用数学与计算力学家。
职称及职务:总工程师, EMS,Consultants
学科及专业:复合材料,粘弹塑性材料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北京市特聘教授。

   陈宁,男,上海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省山河农场四分场一连。原为美国圣克拉拉大学先秦文化汉学家。现定居北京。

   丁伟中,男,1953年生,1968届高中生,上海知青,1969年高中毕业下乡到黑龙江省嫩江农场四分场,任粮库保管员、统计员。1978年夏天,丁伟中回到上海读大学。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在市政府工作。1985年在上海市政府当处长。后来,丁伟中移居美国,并事业有成,成为企业家。

   董莹,女,1953年生,上海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她的经历离奇曲折,如天方夜谭。现任加拿大银行高级职员。
   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省北安农场西砖厂,后调到三分场连队;1973年初,调到北安农场局所属的七台河茄子河煤矿,担任车工兼电工。来煤矿的第二年,当上了劳模,负责南山矿区宣传工作。后调到小岭水泥厂。在小岭水泥厂干了不到一年,她得知当时有一条政策,凡是家里有两个子女下乡时,允许一个子女返城,当时董莹的哥哥插队,她于是决定牺牲自己,她毅然决然地离开小岭,孤身一人到河南省伊川县插队,她哥哥才得以返城。1979年下乡9年后返城回到上海;1980年她在上海考取银行系统。1988年7月出国。在初学英语的情况下,孤身一人独闯加拿大。
   后来,她凭着自己对银行业务的熟悉,用临阵磨枪学习了几十句法语,考入加拿大银行,一直干到今天。

   董友琴,女,上海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41团(855农场),任团演出队队员、基建队副指导员。如今在美国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在一家医院工作。
当她获悉当年演出队拉二胡的宁波知青傅精通患癌症后,坐立不安。在工作繁忙,儿子面临考大学的重要时刻,立刻抽出时间,顶住劳累,多次打电话找找傅精通,从精神上安慰傅精通。她又不嫌麻烦几次开车往返,由洛杉矶电汇一笔美金——她自己在一家医院工作,辛劳所得的血汗钱汇到宁波。

   范志荣,男,1969年3月北虹中学高中毕业。上海知青,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六分场,下乡十年,喂了十年马,研究了十年哲学。1977年本科考入上海纺织大学(现东华大学),毕业后分配在"上海棉纺织研究所"搞科研工作。不久便移民英国深造。现定居加拿大,任企业高级工程师。

   樊一中,男,1955年4月出生于上海,1969届上海松江二中,上海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现在美国联邦房屋贷款担保公司(Fannie Mae房利美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
1969年11月11日下乡去黑龙江省逊克县松树沟公社新立大队插队落户;1975年病退回上海松江一家纸箱厂工作;1978年高考取得了上海市适龄考生理科总分第二名的成绩,却因父亲尚未平反昭雪,而未被重点大学录取,最后进入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在校期间,两次被评为上海市三好学生,并连续三年担任系学生会委员。毕业那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师院物理系研究生。同年在参加李政道主持的理论物理出国研究生CUSPEA考试中,取得了全国第25名的好成绩。1983年11月11日,前往美国Cincinnati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1984年博士资格考试表现优异,总分破该系历史记录,几乎为第二名的两倍。1988年4月,取得了博士学位,以后至1992年8月先后在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和纽约大学数学研究所做了两期博士后,前后发表了15篇论文,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集体振动模式(collective modes)和无规吸附(random sequential adsorption)。1994年进入华尔街一家金融软件公司,进行房屋贷款prepay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研究。1995年11月,道琼斯(Dow Jones)决定停止使用原有模型,而使用其研制的模型提供prepay的中长期预报。1999年起至今在美国联邦房屋贷款担保公司(Fannie Mae)担任高级工程师,主要工作之一是发展联邦主管机构指定的一种风险资本模型。2006年6月,为公司一个人申请了两项专利。
   业余最大的爱好就是桥牌,1994年,在纽约地区一次重大比赛中取得第二名,成为美国桥牌协会终身大师。
   他还十分感激上海师院给了他这个机会。从2005年开始,他每年给母校捐赠4000元人民币,帮助两位困难优秀学生,并承诺除非有无法预测的突发事件,将坚持到退休。

   蒋明,男,1948年12月生,上海人,上海延安中学老高二学生。上海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擅长版画、水粉画。现定居美国。
   1969年3月下乡到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三分场任司务长;
   1982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书籍艺术系进修。历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美术编辑、副编审。作品有版画《北疆春早》、水粉画《联合国争取更美好世界》,封面设计《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获1986年全国书籍艺术展览三等奖等。
   李秉文,男,上海知青,1969年赴黑龙江省爱珲县插队。现任澳洲中国知青协会会长。
   在黑龙江插队时,他当上了一个建筑队小工头,负责各种造房、搭建、修补工程。还曾在黑河粮库工作两年。
   从黑龙江返城回沪, 李秉文成为了服装厂的一名好工人。十年的裁剪工作给了他丰富的实际经验。当他拿起一块布,手起剪下刷刷刷地剪成一件衣料,一量下来尺寸分毫不差时,他的熟练裁剪功夫让同事们刮目相看,赞叹不已。假如说前十年的插队生活给了他丰富的人生经验,那么后十年的裁剪工作给了他最直接的经验,使他对厂里各个部门之间的运作,制衣过程的每个环节,了如指掌。
   1988年,李秉文身上携带着三十美金和一千元港币,只身来到澳大利亚。又经过了几年的拼搏,李秉文昔日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他终于有了一家属于自己的企业,建立了一家规模不大却生机盎然的服装工厂。
   如今,身为澳洲知青联谊会会长的李秉文,在悉尼经营一家规模可观的制衣厂﹐在当地也是颇有名气的企业家﹐他说“发现自己今天仍保留着当年知青的心态﹑性格和价值观﹐知青经历是我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李佳,女,上海知青,1968年8月24日下乡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67团(查哈阳金边分场)五队,宣传队员主演,琵琶演奏员。现移居加拿大蒙特利尔,与当地专业团体合作演奏演唱,参加上海同乡会的活动,屡获殊荣和美誉。

   廖福挺,男,上海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省山河农场七分场。1982年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现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授,东亚太平洋地区研究中心主任。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ngn)社会学和统计学教授,社会学系主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终身教授。

   刘伟勋,男,1953年生,1969年中学毕业生,上海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现为美国旧金山企业家。华东师大北加州校友会艺术团团长。
   1969年6月下乡到黑龙江省引龙河农场六分场; 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本科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外国语学院做老师,先后在日本、美国留学工作,在美国和其母族人团聚,自己开创的事业做的很成功,是洋插队中的佼佼者。

   秦勉,女,上海知青,曾下乡黑龙江。现任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任高级科学研究员。
   1977年-1982年,上海华东师大,获得化学学士学位;1984年-1986年,美国印第安纳州波尔州立大学,获化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乔治亚理工学院大气科学博士学位;1992年-1995年在哈弗大学做博士后;1995-1997年在大学空间研究协会人科学研究员; 1997-2003年在乔治亚工学院任中级及高级研究员;自1997年起,担任多项科研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被授予太空飞行中心杰出成就奖,美国航空航天局杰出成就奖。
   自2003年起就职于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任高级科学研究员;主要从事于大气模式发展及卫星数据分析;至2011年10月,发表90篇具有影响的科学论文。目前担任大气气溶胶观测和模式比较国际项目的联席负责人、未来地球同步卫星GEO-CAPE的气候影响课题组负责人等。

   宋耀良,男,上海长阳中学毕业,上海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原任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文学评论家。荣获霍英东教育奖,后赴哈佛大学作多年研究,美国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与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加拿大温哥华文化更新研究中心研究员,现定居波士顿。
   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建设兵团四师38团(850农场);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留校从事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转向对岩画的研究,离开了喧闹的都市,不断追逐、醉心研究那些刻画在岩石上沉默不语的线条图形。
   1989年7月,宋耀良从苏裕口穿越贺兰山来到了阴山考察岩画。正是在那里,他有了第一个重大的发现。当地一位年长的学者用激动的语气讲述了他发现阴山岩画的故事。这位长者就是后来被称为“中国岩画之父”的盖山林。
   1992年,集结了宋耀良对国内岩画研究成果的《中国史前神格人面像》在上海、香港、台湾的三家出版社同时出版。在书中,宋耀良论证了散布在各分布带上的中国人面岩画是一种同源文化,它的背景是史前人类的迁徙。这一理论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人们惊讶的发现,这个贸然闯入的青年人竟为岩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
   1993年夏天,宋耀良接到了一份来自大洋彼岸的聘书:有鉴于宋耀良教授在中国史前岩画研究方面的成就,特别邀请您为哈佛大学燕京学院访问学者。那年秋天,宋耀良来到美国,专注于史前岩画的比较研究。
   宋耀良来到美国的第二年,有一天,在哈佛大学图书馆一间地下室里,一份100多年前的考古报告引起了他的注意。1897年,美国考古学家劳弗尔在俄罗斯东部边境的萨卡齐阿梁村发现了一个人面岩画遗址,在黑龙江入海口的大石头上雕刻着100多个人面像。1899年,劳弗尔在《人类学》刊物上发表了他的调查记《黑龙江岩刻画》,第一次使用“人面像”这一岩画术语。但是在之后100多年时间里,这份薄薄的报告并没有引起美国学术界的重视。而宋耀良看后认为:“凭我这直觉,这个岩画是中国去的。”当时的宋耀良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发现意义重大。因为它是到目前为止被发现的亚洲最东面的一个人面岩画遗址,隔海相望就是北美洲大陆。
   2001年,宋耀良的学术论文《环北太平洋史前人面形岩画研究》在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刊物上发表。
   2004年9月至2005年9月,英国牛津大学工程科学系,访问学者,Research Fellow。  
   2010月18日下午,在银川世界岩画馆学术报告厅内,来自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著名岩画专家宋耀良教授在“人面像岩画——跨越太平洋的史前人类大迁迁徙”专题讲座上,公布其震惊岩画学术界的发现:2010年为止分布在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人面像岩画是从中国传承扩散而来,这个结论也印证了北美洲土著居民是从东方大陆迁徙而来的观点。宋耀良先生是与宋鸿兵先生一样到西方世界“盗得神火”,以拯救东方民族的英雄。
   著有《十年文学主潮》、《艺术家生命向力》、《中国史前神格人面岩画》,《中国岩画考察》等书,并主编《世界现代文学艺术词典》、《中国意识流小说选》等书。不甘于言状空泛,议若无物,遂投注于史前岩画实地考察。遍历山川大泽,亦纵览人生史世。尤其在北美阿拉斯加和美加西海岸考察人面岩画,更有日瘦月小、星微云轻之感。寄情山林泉石之余,因偶感而写长篇小说《人面岩画之谜》、《哈德逊之谜》、《西夏谜城》(上海文艺出版社)等。

   田理真,女,出生知识分子家庭,上海知青,1970年参加工作。原中央歌剧院歌唱演员,现为旅美歌唱家。
   1970年由上海赴黑龙江引龙河农场六分场务农。
   回沪探亲期间,师从中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温可铮学习声乐。先后进入解放军总后勤部文工团、中央歌剧院担任歌唱演员,司女中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因爱子心切,抛舍了蒸蒸日上的事业,赴美成为陪读母亲。在长达十数年的留美生涯中,田理真内心并未远离曾经的事业,对歌唱艺术依然热情如故,坚持练声与不断学习,且热心于华人社团及社区公众、公益事务,以己之长服务之。近年来,随着歌唱技艺的日臻完善,田理真萌发了在家乡故里举办独唱音乐会的愿望,以答谢长久以来一直关心、关注她的亲朋好友。

   汪致政,男,1951年生,1966年上海复旦中学毕业,在上海柴油机厂学工一年,上海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曾任中国电子进出口四川公司副总经理,后赴香港工作。
1968年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9团(绥滨农场);1972年入伍,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后入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学习;1985年转业到四川省电子工业厅;1988年任中国电子进出口四川公司副总经理;1994年赴香港工作,1994年评为高级工程师。
曾主编《北大荒不会忘记》一书。

   王平,女,上海知青,1968年8月24日下乡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67(查哈阳金边分场)五队,宣传队员主演舞蹈。她娇小的身材,优美的舞姿给北大荒知青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现王平定居美国,把中国的民族舞蹈带到美国,创作的舞蹈《北京情思大碗茶》、《迎春花灯》、《茉莉情》和腰鼓舞《春节序曲》等舞蹈,在北美和华盛顿地区有很大的影响。现任美国义舞蹈学校教师,曾在美国国会广场草坪上演出,许多节目获奖。
王佩雄,男,1948年生,上海知青,上海育才中学学生,1968年9月19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32团(北兴农场)七连,中学教务主任。1977年高考入华东师大教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硕士研究生,曾任系主任。1989年赴加拿大留学,现在加拿大温哥华的一家公司工作。

   王志军,男,上海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富强大队。现为旅德博士。
翁友芳 女 上海培光中学1969届初中毕业,上海知青,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省爱辉县罕达气公社桦树排子大队插队落户。现为澳洲作家,澳大利亞新州華文作家協會理事。
相小宁,男,上海知青,曾下乡到黑龙江省北安农场畜牧场,1977年恢复高考后凭借自己努力考上了大学,读研后自费去美国攻读博士,获学位又续读博士后。
在国内大学/研究生上学6年,上海机械学院大学执教7年。
   1991年赴美,现供职美国博格华纳联合传动有限公司负责技术工作。
   肖颂,男,1969届初中毕业,上海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现在德国定居。
   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省呼玛县查哈彦插队;1977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桥梁公路专业。
   研究生毕业后又去德国攻读博士。

   徐敬宣,男,上海54中毕业,上海知青,1968年参加工作。原为中国旅美专家协会会员、计算机协会会长、休斯顿知青协会会长。
   1968年9月15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三师32团(北兴农场),后被推荐上北京大学读书;1980年赴美读书,毕业后在休斯顿航天中心工作。
   休斯顿是美国航天工业的基地,在这块土地上有着一个富有朝气的知青协会。作为创会的会长,徐敬宣对于知青有着一种执着的情结。他的心中有着一个心愿,要将知青的这段历史通过文字出版保存下来。经过整整两年的策划和写作,上百位知青的辛勤劳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在徐敬宣被查出患有癌症之时,休斯顿知青协会全体发动了起来,为徐敬宣捐款,为他的医治到处奔走,许多人都到医院守护着这位知青协会创办耗尽心血的首任会长。
   更值得人感动的是,当徐敬宣知道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时,与同是知青的太太曾健君商议好,将知青们捐赠的4000多美元和自己捐赠的同等数目的钱成立一个基金会,为知青的教育、慈善提供帮助。
   2001年徐敬宣在上海龙华医院病逝。
   姚文麟,男,上海北虹中学1968届高中生,上海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现在定居澳大利亚,在澳洲经营着一家企业。
   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省引龙河六分场一连11班班长、副连长,后来被调到了场部中学当老师。
   1978年,考入南昌航空学院1978届本科,毕业后分到上海飞机制造厂。
   上世纪八十年代移民澳大利亚,定居澳大利亚。现在澳洲经营着一家企业。

   詹继烈,男,1953年生,上海知青,1970年4月24日下乡到黑龙江省嘉荫县沪嘉农场一连,做“赤脚医生”。1973年9月被推荐到上海中医学院上学,毕业后在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工作。现旅居加拿大,医学博士,全科中医师。

   张健,男,上海市第八中学毕业,1970年4月24日下乡到黑龙江省嘉荫县沪嘉农场广播站首任广播员,沪嘉文艺小分队副队长。1986年9月20日赴美留学。现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下属萨佛克社区大学副院长,终身教授,美国高等院校教育学会学者。

   张琏,女,1952年生,上海知青,1959年参加工作。张琏自幼就接受多媒体艺术的严格训练,现在是香港华琏艺术发展团艺术总监、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会员、香港舞蹈总会会员, 是活跃在香港坚持原创作的香港艺术家之一。
   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48团(尖山农场)8连担任教师;
   返城回上海后担任过教师 ;
   1984年来到香港 , 考取香港教育署注册教师 。
   30年来从事普通话艺术教育以及企业发展和员工培训工作。被国际著名媒介推荐为剧作家、作曲、作词、舞蹈家、资深及多媒体艺术创作教育者。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7.jpg
   张文扬,男,上海知青,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省尾山农场六分场。博士,现任英国约克大学统计学首席教授,统计学三大顶级期刊之一《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的副主编,曾是IMS Lecture Notes - Monograph Series的编委,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首经贸国际经管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金融大数据分析、非参数建模、金融统计、生物统计、医学统计等方面的研究。
   张文扬在美国多年打拼,从联合国到美洲银行任职,现任英国约克大学统计学首席教授,经常受邀回国讲学。

   赵明朗,男,1954年生,上海知青,1970年参加工作。现在美国威斯康辛医学院工作,生命科学家。
   1970年5月9日下乡到黑龙江省北安农场三分场;1970年11月,从三分场调到农场卫生院,任药剂员一职三年十个月;1974年,返城回上海;
   1987年,从事临床医学,任上海医大二院副教授,曾是上海八十年代最年轻的一位教授。1989年底应邀于Emory大学(亚特兰大)讲演,曾与卡特总统合影;1998年冬,在威斯康辛医学院工作。
   曾在国际权威杂志发表百十篇专业学术论文。

file:///C:/Users/fxx/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1.jpg
   周  励,女,汉族,1950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上海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美籍华人,目前担任美国埃克设计集团、布克契尔、WWD、艾尔萨隆、拉夫·劳伦等品牌服饰作公司的买方代理。
   1969年赴中国人民解放军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4团(克山农场)5营23连;1972年上大学学医,毕业后任兵团五师医院内科医生;1976年调建边农场医院工作;1978年返沪任外贸公司医生;1985年赴纽约州立大学研究生院自费留学; 1986年与麦克·伏赫勒博士结婚并开始创业经商;
   1992年发表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该书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和中国百年畅销书之一。第二本书,书名为《曼哈顿情商——海外手记》。该书主要是以纪实的手法来谈论在美经商与生活的感受。
   朱哂之,女,1954年生,上海人,上海知青,1971年参加工作。现侨居澳大利亚。
1971年插队到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曾任塔河林业局蒙克山林场采伐工、塔河林业局文艺队演员、塔河百货商店营业员、塔河二中教师。在大兴安岭劳动了13年、最后一个返城的上海知青,曾是《北方文学》的头版作者。
   1983年回城应聘为上海电视台记者和编导;
   1991年移民澳大利亚。著有多篇反映林区知青生活的作品,如:《那时,我们穿着黄棉袄》、《密林深处》、《豆蔻年华》等,她的很多作品都提及北大荒知青生活对她的影响,如:《童年的谜》、《不是不流泪》、《食为先》等,也有对北大荒的刻骨思恋,如:《别了,北国》、《死亡演习》等。
   郑建栋,男,1952年生于上海。1969届初中学生。上海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现居住在加拿大多伦多,在美国S数控机床公司任工程师。
   1969年下乡,在黑龙江农场下过大地、起过牛圈、赶过车、上山伐过木、烧过水、食堂里做过饭、喂过猪、烧过火、当过中小学教师;1977年考上大学;
   1982年获工程学士学位,毕业后分配在上海国家机关任科员和工程师。期间曾就读上海外国语大学培训部;
   1990年辞职到香港一家公司任工程师和经理;1998年移民加拿大。现居住在多伦多,在美国S数控机床公司任工程师。
   邹增荣,男,1950年生,上海市北中学1967届老高三,曾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四师37团(856农场)14连,任教师。
   1977年高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1981年考取出国研究生,1982年赴美留学。现任美国旧金山市政府高级职员,工作和生活了三十多年。
   马国平,女,上海市二女中学生,1969年5月10日下乡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五师55团(查哈阳农场)11营(阿伦河畜牧场)。
   现任加拿大某大学风湿病研究室研究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1-3-5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董莹,女,1953年生,上海知青,1969年参加工作。她的经历离奇曲折,如天方夜谭。现任加拿大银行高级职员。
1969年下乡到黑龙江省北安农场西砖厂,后调到三分场连队;1973年初,调到北安农场局所属的七台河茄子河煤矿,担任车工兼电工。来煤矿的第二年,当上了劳模,负责南山矿区宣传工作。后调到小岭水泥厂。在小岭水泥厂干了不到一年,她得知当时有一条政策,凡是家里有两个子女下乡时,允许一个子女返城,当时董莹的哥哥插队,她于是决定牺牲自己,她毅然决然地离开小岭,孤身一人到河南省伊川县插队,她哥哥才得以返城。1979年下乡9年后返城回到上海;1980年她在上海考取银行系统。1988年7月出国。在初学英语的情况下,孤身一人独闯加拿大。
后来,她凭着自己对银行业务的熟悉,用临阵磨枪学习了几十句法语,考入加拿大银行,一直干到今天。
69届的真不容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21-3-5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小69不容易!人生是用来奋斗的!谢谢新植首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雨加雪 发表于 2021-3-5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机遇=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21-3-5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此等式成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园林 发表于 2021-3-5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知青去新疆插队的就有十万人,雨加雪网管说得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范学新 发表于 2021-3-6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园林 发表于 2021-3-5 20:49
上海知青去新疆插队的就有十万人,雨加雪网管说得真好!

是啊,上海知青中的佼佼者甚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4-25 14: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