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搜索
查看: 1756|回复: 2

爱上小说这个“恋人”就别想与其分手

[复制链接]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0-7-14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档案】郭和平,1953年生,上海知青。1970 年下乡去黑龙江香兰农场一分场。1979 年病退回沪。1985 年在萌芽杂志发表处女作,后在《萌芽》、《清明》、《莽原》、《春风》、《小说月刊》、《上海小说》、《中国铁路文学》等杂志上发表中短篇小说。主要作品有《一潭死水》、《落叶》、《伤风》、《梦断东瀛》、《发射天线》、《洁白的雪花》等。并发表十余篇小小说和多篇散文、随笔。已出版中篇小说集《城市歌谣》,短篇小说集《换种活法》。郭和平是上海作家协会会员。
爱上小说这个“恋人”就别想与其分手
曾想努力分手过,可没过两年又主动去拥抱,且爱之深切,个中原因近乎道而近乎禅。有人写小说可能是轻松了得,但我写小说可谓呕心沥血。整个过程,是炼狱一般的痛苦。我喜欢用真心和真情将生活本质的东西进行重新演绎,我悲悯平头百姓面对不公命运所表现出的那种无奈和困惑。面对他们,我除了同情还是同情。我始终认为,我能在一篇小说中改变一个人的最终的命运,然而我无法拯救他们已经堕落的灵魂。我经常会在小说中嘲笑一些人为了名利、地位不惜奴颜婢膝,甚至出卖自己的灵魂。同时有市场嘲笑自己的尖刻。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撂笔迷茫惘地反思。现代生活,无论表现形式是那么的令人作呕,还是催人泪下式的令我扼腕叹惜,都难以改变我的初衷。旭光兄在电话里说,我们面对文学就像面对已吸了十几年的大烟,有如面对神圣的宗教,我们怎样轻言放弃呢!
二十年前,回沪三年的我,作为一个文学青年,痴迷于小说的写作,甚至可以用“废寝忘食”这四个字来形容。因住房的条件的原因,我下班回家匆匆吃罢晚饭便蹬尚一辆“老坦克”,摆渡过江,去南市图书馆的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览全国各地的的文学刊物,几乎每天晚上都坚持到图书馆关门。那年月没有双休日,周日我也随身带了一只面包,渴了到走廊里喝蒸馏水。二年多时间里我读了大量世界名著,尤其喜欢巴尔扎克、斯蒂芬·茨威格等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和作品。后来我报名参加了南市区文化馆举办的一个文学讲习班,记得当时讲课的老师中有曹阳等。勤能补拙,这是曹阳老师在九十年代初对我讲的。
文学讲习班结束后,我被编在小说组任组长,当时还有诗歌组、故事组、戏曲组。我们小说组还编内刊,特别认真。那时我们对文学多么虔诚和挚爱啊!不亚于一个圣教徒对上帝的崇拜。
1985年,我以北大荒生活为内容写了一万字的短篇小说《洁白的雪花》,反复修改近 10 稿后,战战兢兢给曹阳老师打电话想请他指点指点。记得那是个难忘的春天,我正在一家房修公司做油漆工。曹阳老师说拿来我看看。我忙赶去。曹阳老师戴上眼镜看了起来,他看得很认真、很仔细。他说这篇小说很有生活气息。对于写了几年而没有发表一篇小说的业余作者来说,还有什么比这评价更令人亢奋的呢?1985 7 月我的处女作《洁白的雪花》终于在《萌芽》杂志上发表了。
     翌年我经林景先生介绍加入南市区工人文化宫南苑文学三层楼上讨论小说创作,有时一些文朋好友也时常来我家,聊到深夜。“勤能补拙”这句话,勉励着我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坚持不懈。后来我的小小说《石榴花之死》获《劳动报》微型小说全国征文一等奖,小小说《他—她》获《文学报》第二届全国命题征文三等奖,散文《亲情·友情·爱情》获吉林省人民广播电台“小鸭杯”优秀奖,中短篇小说相继在《萌芽》、《清明》、《莽原》、《春风》、《小说月刊》、《上海小说》、《中国铁路文学》等杂志上发表。1998年出版了中篇小说《城市歌谣》。  
     巴尔扎克说:“对于某些生不逢时的人来说,他们所需要的不是天堂就是地狱。”对我而言。这是一种警示。  
     借此,我十分感谢曹阳老师、好友旭光兄。另外,还要感谢中学教师施以政,为人师表的她,在我面前,又为人师表了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宜里农场董建国 发表于 2020-7-14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有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农场章文 发表于 2020-7-15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农场出来了不少知青作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度搜索|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 ( 黑ICP备2020005852号 )

GMT+8, 2024-4-19 11: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